2017年,山东如意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邱亚夫接受了学校记者的专访,作为中国纺织服装企业领头羊——山东如意的领舵人,他不仅叙述了一个企业和一位企业家的故事,字里行间更是频繁地提到母校、提到老师,表达了对母校的深情。
邱亚夫,1958年生,山东济宁人,中共党员,高级工程师。第十、十一、十二、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。现任山东如意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。曾荣获“全国劳动模范”称号,是“中国十大最受关注的企业家”,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。目前,如意已连续多年居于中国纺织服装企业500强竞争力首位,2017年如意品牌控股集团还上榜了全球100大高端品牌控股集团排行榜,位列第16位。
一个老毛纺人的纺织情节
1985年,邱亚夫毕业于我校毛纺织专业。谈到当时从工厂来学校上学的经历,邱亚夫回忆到:我17岁在毛纺厂当学徒,19岁当上车间主任,24岁到母校,也就是当时的西北纺织工学院毛纺专业学习,那时候西纺的毛纺织专业是全国最强的。邱亚夫说:“我原来觉得纺织就是纺纱、织布、做衣服,是一个普通的加工制造业,但是在西纺学习期间,在纺织实验室里我才知道,原来那些面料和机器,用显微镜看,用荧光照,还承载着这么多好玩的技术,很有科技感。尤其是听姚穆老师讲的纺织材料学和纺织仪器学,拓展了我对纺织的视野,我开始知道,纺织是科技行业、是系统工程、是集大成的产业,它坚定我继续在这个行业里打拼。
“在母校的三年,是我对纺织产生强烈兴趣的启蒙时期。”
1997年,全国毛纺织产品严重过剩, 产品缺乏竞争力,职工吃饭问题无法解决,面对严酷现实,邱亚夫很坚决:必须改革。刚刚接手山东如意的他,带着团队到意大利考察,发现纺织竟然可以是一个很赚钱、很高端的行业。他说:“考察完后,我当时除了震惊,更多的是气馁,我就想,‘完了,这怎么可能赶得上?’看到差距以后,我们延长考察时间,回来以后,梳理出几百条差距,一条条改、一条条追。我当时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——用十年到二十年的时间,争创国际一流品牌,做国际一流企业。当时提出这个想法时,在业界被看做是笑话,大家都觉得我吹牛。”
“那时候各方面压力都很大,我们就闷头干。原料、设备、工艺、资金、人才,处处是困境。但是我们坚守。我和大家说,我们就是为纺织而生,我们一辈子就干这么一件事,用现在话讲就叫工匠精神。
坚守着,通过一系列创新,不到三年,如意生产的面料达到国际标准。邱亚夫欣喜若狂地拿着面料到意大利参展,展览很成功,如意在国外的订单价格翻了一倍。
邱亚夫说:我们咬着目标,一干二十年。2009年,我们和武汉纺织大学、best365网页版登录合作,完成了一个填补世界空白的复合纺纱技术——“如意纺”,标志着中国纺织业不论在纺纱技术上,还是在面料技术上,都引领着国际顶尖水平,这是对坚守的一个报答。现在世界上最细的纱线、最薄最高档的面料,都在中国。如意已经提前五年实现了国际化。
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如意考察时说:只要掌握了一流技术,传统产业也可以变为朝阳产业。邱亚夫说:当年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句话,激励着如意大力提升科技攻关能力和设计能力,实现由传统纺织向时尚品牌转型升级,如今高端市场占有率已经稳居国内第一。2017年公布的世界顶级奢侈品百强中,如意独占三席,是唯一的中国企业。
目前,如意是全球最大的智慧+互联网纺织企业,在纺织制造业这一领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。在如意集团新建的智慧工厂,见不到人影,只有机器在不停运转。万锭用工人数从老纺织厂的400人降到150人,现在是15人甚至更少。仅有的几个工人,骑着平衡车,边听歌边干活。更具颠覆性的是,借助工业互联网,如意可以为用户提供从面料到服装的全部个性化定制。企业功能转化为智慧服务型,用科技的手段达成高端定位战略。
如意现在的转型目标是:在基于科技纺织技术的基础上,发展时尚品牌。用十年到二十年时间,把如意打造成为一个基于科技纺织的全球知名的、千亿级的市场产业,要在全球奢侈时尚集团(包括LV,阿玛尼、爱马仕等)里,闯进前十位。邱亚夫说:“如意已经在这么做了,我们正在全球(包括日本、意大利、德国、英国、法国)进行一系列跨国品牌并购,旗下已经拥有39个品牌,服装品牌的销售超200亿,正在形成如意科技纺织+时尚品牌双能驱动的竞争模式。我们非常有信心,实现我们的目标。”
2018年,在全国“两会”上,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,邱亚夫以“科技创新赢得时尚话语权,把传统产业变为朝阳产业”为主题,向总书记表示,一定要打造一个在全世界叫得响的时尚品牌。在听取邱亚夫的发言后,习近平总书记殷切指出,希望如意集团做新时代丝绸之路的使者,闯出中国特色的时尚品牌之路。
一位企业家的人文情怀
2013年,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,如意是他在山东视察的唯一一家企业,而且是一家专注做纺织服装的企业。在考察中,“幸福如意”的企业文化,给习近平总书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如意所有的企业坚持发挥党委的作用,保持党政工团管理体系,党员带头做表率,发扬党的优良传统,保持社会主义特色,给职工全生命周期的关怀,形成了“幸福如意”的企业文化。
记得邱亚夫刚挑起如意重担的时候,他就遇到了第一个巨大的考验,把3200名职工精简为1200名,每名退出职工可以拿到1.4万元补偿。改革的痛苦,很多人无法体会。邱亚夫说,“我至今还记得,那时新闻媒体写我们的标题是《三千职工嗷嗷待哺》,这种折磨非常痛苦。”现在,当初的“嗷嗷”阵痛,化为了“幸福如意”3万名员工的喜悦。
作为一名企业家,邱亚夫最关注的就是人的问题。尤其是人的观念和幸福感。创业之初,邱亚夫拿着企业200万元安家立命的钱出去考察,压力可想而知。面对质疑,邱亚夫不仅力排众议,更大张旗鼓地宣传:“这就是要告诉出去的同事,取不回真经,无法交代!”结果,第一批出国的4位老总、2位骨干,30天跑了49家企业,不仅找回了200多条“如意”技不如人的地方,更明白了什么叫“世界一流”。
“200万换了人的‘大脑’,很值!”邱亚夫很清楚,人不改变,就是把世界上最好的设备买来,也未必生产出世界水平的产品。随后,如意满车间都是“最大的市场在企业内部”“最大的敌人是自己”“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”这样上弦、鼓劲的口号。后来,在企业又面临巨大发展难题的时候,邱亚夫总是领着中层干部到延安,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,到最后实现伟大中国民族复兴的核心精神。
邱亚夫说,如意的企业文化根植于孔孟之乡,山东人就像老陕一样,醇厚有余,但缺少创新和竞争意识,缺乏紧迫感,向往安逸的生活。作为企业家的邱亚夫,工作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去解放人们的思想,扭转人们的观念。邱亚夫觉得这是最困难的事,但他坚定不移:做企业,人排第一位,解决人的观念最重要,这是对企业家最大的挑战。他说:世界上最难得的不是资本,不是利润,甚至不是人才,而是寻常人心灵相通后的价值认同。如意的企业文化强调一个“德”字,坚持“德载品质,竞显卓越”的精神追求,凝聚拥有共同价值观的命运共同体。
一位企业家记忆中的母校
在母校即将迎来独立建校40年校庆之际,邱亚夫满怀深情地回忆起母校和恩师。他在与记者的交谈中,频繁地谈到母校,谈到姚穆院士。
他仍旧记得在母校生活的点滴。他记得,当时学习压力很大,经常在金花校区四号宿舍楼下正对西门的那个小花园里看书,向老师和同学们请教问题。他还记得,老师要求很严格,同学们也都很勤奋,早六点起床,晚自习后回宿舍,生活简单充实。
他仍旧记得听姚穆讲“纺织材料学”的情景。他经常向人提起他的恩师姚穆。他说,如意从一个快要倒闭的纺织小厂,成长为现在年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的国际领先企业,在转型升级和技术革新的每一步,都浸透着姚穆的智慧和辛劳。
邱亚夫感概:我每次和姚老师接触,只要在他身边呆上一会儿,都会发自内心地受到感染。每次来如意,姚穆就扎在工厂第一线,他不仅解决了企业的技术难题,指明了企业的发展方向,还从人生关、价值观上给了我重要的启示。姚穆老师是我最崇敬的纺织大家,也是所有纺织人敬仰的大科学家。他对国家、对行业、对教育事业,有着极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。他是用生命在工作,作为一个科学家,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,是我们纺织人的骄傲和榜样。
作为母校的学子,邱亚夫所带领的山东如意,已经和学校展开了多领域、深层次的合作。2017年,双方签署了全面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。框架将进一步发挥我校纺织工程和服装设计等学科专业优势,推进高端智能纺织产业发展,推动互联网+下的智慧纺织园区建设。
“我能干成什么、能干好什么”,是邱亚夫在企业发展中一直问自己的问题。“我们就是为纺织而生,我们一辈子就干这么一件事”,是邱亚夫一直坚守纺织、求新求变的初衷。
邱亚夫与如意的坚守与成功,也许是他作为母校学子、作为一名纺织人,送给母校最好的礼物。(张琪)
上一条:榜样校友之二:深入纺织企业才会成为真正的纺织专家 长江学者徐卫林专访 下一条:榜样力量之四十四:永无止境的纺织情怀——院士姚穆
【关闭】